时间:2023-05-17 16:45:05 | 浏览:484
讲起飞利浦,小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电子巨头,其业务覆盖照明、消费级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医疗器械以及半导体等多个领域。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消费市场的跨国企业之一,飞利浦同样也是许多中国人心中“高档进口货”的代名词。
然而在中国市场深入人心的飞利浦近年来却频频被消费者冠以“欧洲南极人”的外号,这是为啥呢?因为这两家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的公司其实有极为相似的商业模式——授权贴牌,千禧年之后为谋求转型的飞利浦,已经将大量原有业务剥离,例如飞利浦显示器由冠捷科技制造,飞利浦车灯由上海亮锐生产销售等等,进而导致国内能买到的很多“飞利浦”其实都是正宗国货,再加上并不乐观的品控和售后,自然就获得了这一外号。
天籁之音赛雷话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欧洲版的南极人,看看大名鼎鼎的皇家飞利浦是如何选择了这样一条贴牌之路。
历史的时钟拨回1891年,这一年,杰拉德菲利普在荷兰埃因霍温一间简陋的厂房里创立了今天的飞利浦,并于第二年开始生产碳丝灯泡,在杰拉德的弟弟安东为飞利浦带来商业理念的革新之后,飞利浦逐渐拥有了现代公司的雏形。
1912年,飞利浦灯泡工具厂正式成立,优质的灯泡不仅畅销欧陆还远涉重洋打入海外市场,迅速扩张的飞利浦很快就开始涉足全新的产品线。彼时在世界范围内还很少见的真空管就在1920年从飞利浦的工厂中生产,1939年时,飞利浦则推出了后来名动天下的飞利浦剃须刀,而此时的飞利浦也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成为了业务遍布全球的企业,当年就拥有全球雇员45000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利浦的产品越来越丰富,1949年开始销售电视,1950年还成立了飞利浦唱片,当年埃因霍温的小灯泡厂,一步步展现着成为巨头的野心;二战结束后,将集团重心转向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飞利浦则再创新高,在80年代成为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半导体公司,我讲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能让大家感受其强悍——半导体制造业巨头阿斯麦与台积电就是由飞利浦在1984年与1985年出资建立的。
多元且高质量的产品让飞利浦业绩屡屡攀升,到世纪之交时,历经一百余年发展的飞利浦,已经从小灯泡厂成长为在多个细分工业领域都领先世界的巨无霸,其其1999年的销售额就高达 314.59 亿欧元。
然而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飞速发展的时代让这个百年老店也有点措手不及。首先是欧洲与北美的劳动力价格上涨,让这位皇家贵族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其次则是强势的竞争对手,不仅通用电气、西门子和欧司朗等昔日的老对头和自己在多个领域争的热火朝天,东亚的新秀们也一个个进步神速,三星、LG、松下、索尼等日韩企业都在飞利浦得意的赛道上跑的分外畅快。
彼时正值全球消费级电子产品市场迅速增长,而飞利浦的业务收入反而是连年下降,以电子闻名世界的飞利浦却进入了尴尬的长期亏损与萎缩,其2011年的全年亏损达到了12.9亿欧元,2012年则宣布为了与亚洲同行们竞争压缩成本而裁员4500人。
长期处在这种情形之下,价格和质量均难以获得垄断优势的飞利浦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调整,对于一家世界级公司来说,陷入停滞的业务必然是集团所不容忍的,飞利浦需要的,则是接下来能聚合全集团发力的领域。
毕竟世纪之交以来,飞利浦持续多年的营收增长乏力已经是有目共睹,林立的对手中仅仅是松下电器一家就让飞利浦疲于招架,向来奉行技术驱动的飞利浦甚至一度与松下在印度市场打起了价格战。尽管二战后几十年来积累的技术实力依然能保护飞利浦在工业领域的地位,但随着市场节奏的加快,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时代,战略上的滞后必然会制约飞利浦的未来发展,简化与专精成为了飞利浦的唯一选择,将自己的老口号“让我们做得更好”在2004年替换为“精于心,简于行”就是其战略转变的明确表达。
因此,面对精简业务,谋求转型的要求,曾经引以为傲的多元产品线对飞利浦来说,就有些累赘的意思了,而动刀也就势在必行。而要精简,首当其冲的就是红海级别的消费级电子,2005年,飞利浦以3.58亿美元的价格将显示器及平面电视OEM业务出售给了冠捷科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AOC),冠捷也凭借接收大佬掉的装备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C显示器制造商。随后又在2006年将飞利浦半导体从集团业务中拆分了出来,并将该公司80.1%的股份以43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由 KKR 牵头的财团,使其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即今天的全球最大汽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
而对于飞利浦的卖卖卖来说,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轮到飞利浦一度被媒体称为“苦苦挣扎”的电视部门,据估计该部门自2007年以后为飞利浦造成了近10亿欧元的亏损,可以想象,这一刀完全是民心所向,2010年,飞利浦和冠捷科技再续前缘,将中国区的电视机销售、配送及采购等业务全部外包给了冠捷科技,2013年,飞利浦又以1.5亿欧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其音频和视频业务打包出售给日本的船井电气,与此同时,飞利浦还与船井签署了北美和墨西哥的电视机品牌许可协议,和威迪奥控集团签署了印度的电视品牌许可协议,几番操作下来,飞利浦与三星、LG 在电视领域的竞争也算宣告结束,可以说是从此淡出了全球电视机市场。
当然,卖卖卖并没有结束,之后要砍的则是飞利浦的老本行——照明业务,千禧年之后麻烦不断的照明业务同样是飞利浦的精简目标,2014年,飞利浦将健康科技和照明拆分为两家独